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赴西南大学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材料学院 李欣)
材料学院 李欣 

5月21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校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举办的导师培训研修班,回首短短6天的集中学习,收益颇多,感触不少。本次研修培训在西南大学集中进行,初入西南大学就感受到她的规模宏大、环境优美,通过参观校史馆更是让我了解到这座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感受到了她“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领略到名师先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的大师风采。

本次培训由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精心策划,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分为四史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现场教学及导师面对面等模块。研修培训专家由原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陈志彪教授,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新媒体研究所所长涂涛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挺教授等专家团组成,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应变、科研规划及科研成果的提炼、学科建设规划及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分享等专题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带给我们思想上的震撼和冲击。

培训第一天,重庆市市委宣讲团陈志彪教授为我们做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五个牢牢把握”的专题讲座,讲座中,陈志彪教授运用丰富的史料、生动的事例讲授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历史功绩,带领我们深入理解掌握二十大精神中的三个“结合”、九个“深刻领会”和五个“牢牢把握”,特别是第三个结合:结合我们每个大学老师的工作理解二十大精神,将党建和我们个人发展相结合。陈教授从如何当好大学教师,会工作会做事的十条,会说话的十条艺术这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宝贵经验,其中许多“彪哥语录”,比如“怎样当好大学老师?一生要做好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读书教育本人,教书教育别人,写书教育后人。”“读书、教书、写书”把教师的三大本职工作:夯实专业素养、确保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高度总结,值得我们细心领会;再比如“对待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要进行超前教育,对待只勤奋不聪明的学生要进行启发教育,对待只聪明不勤奋的学生要进行督促教育,对待既不勤奋又不聪明的学生要进行耐心教育”、“做事的三个步骤:论证、做事、总结。将7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论证,将2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事,将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总结。”这些“彪哥语录”将他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人生历练与我们进行分享,使我们受用终身。70岁高龄的陈教授将29161个字的二十大报告全文背下,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讲座全程无讲稿、无课件、无间断,更是让我们领略陈老的个人魅力。陈志彪教授的讲座既对我们有思想上的引领,也有行动上的指引,让我们将秉承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将二十大精神从思想上统一到工作中去,严格落实好研究生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今后的研究生指导工作中,为科教兴国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的新趋势。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研究生教育的面貌。涂涛教授从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生教育导学相长、提高绩效“技”有形、善用策略“术”有道4个方面给我们做了“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应变”的主题报告,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西南大学技术赋能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案例,面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该如何将新技术与教学科研相融合,值得我们今后持续探索。“技无形术有道,体验新技术,领悟新方法。锤炼新思维”,面对当前智慧教学中存在着本领恐慌及动机鸿沟问题,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更应主动积极体验新技术、领悟新方法并培养新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和创新。

肖亚成教授从高校教师任职基本条件与工作压力、科学研究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意义、科研规划与科研方向确定、科研成果的提炼以及科研管理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助力五个维度给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与见解,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的方向给我们做了个人规划和成果提炼的梳理。张陈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与来龙去脉,分享了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的一些方法,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包括西南大学在学科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思路,使大家对学科建设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自己的学校的学科建设增添一份力量。杨挺教授围绕教育评价中的现实困境,全面解读了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方案的定位、思路、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分析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从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给我们进行了政策解读,信息量巨大,内容丰富。

张学敏教授的《我们用什么做导师》专题讲座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以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出发,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做学问,做导师以及处理学生关系等方面独特的观点,分享了如何指导研究生“筑知识结构,精研究方法”,具有“经世之心,良心为学”,做到“有情调、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结”,成为一名“有识、知耻、有情”的人。大家从张教授富有感染力的演讲中深刻体会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现场体验式教学环节中,我们在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师办项目主管唐旭老师的带领下,赴晏阳初中学进行了“感悟晏阳初教育思想”体验式教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以“民族再造”为使命的文化观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西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使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南大学科研平台建设,参观校史馆,沉浸式感受西南大学校园文化,历史底蕴;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重温革命传统,使大家了解了红色三岩:红岩、虎头岩、曾家岩的由来,体会了“在废墟上创造新中国”的豪迈,感受了“愈炸愈强”的壮烈,学习了“永放光芒的红岩精神”,让我们暨有“为国育才”的为师责任感,又有“爱国爱党”的民族自豪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最后的导师面对面环节,研修班特别邀请了西南大学具有丰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王牧华教授、尹克林副教授、索化夷教授与参训学员进行了导师经验交流分享,他们将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培养研究生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有对学生的科研规划,小到一周一月的计划,大到三年的规划,也有师生关系的维系,心理问题的疏导,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操作性的指导,同时也帮我们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一周的培训时间既短暂又充实,专家们渊博的知识、敬业的态度、认真务实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无不使我们折服。此次培训对我们触动大、收获多,使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政策等方面拓展了视野、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我们要将本次培训收获用于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学无止境、行以致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深入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