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大学是一方净土,是一座神圣的象牙塔。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渴求知识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这群刚刚从一所学校迈入另一所学校、立志教书育人、盼望桃李满园的年轻教师。
2018年底,我兴奋地迈入陕科大的校园,成为了这里的一名青年教师,开始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我眼看着校园从隆冬的枯朽萧瑟,到阳春的繁花争艳,再到盛夏的绿树成荫,眼看着崭新的实验室、办公室一点点搭建成型、一点点丰富充实,虽辛苦,却心怀喜悦。然而,大学老师的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室管理,更多地还是与实验室以外的人员对接、交流。一次波折的报账经历让我体会到项目负责人的不易,一次次突如其来的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量考核等通知让我心忙意乱、手足无措。我本以为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可以施展拳脚,谁料各种陌生的规章制度让我突然发现,我,是老师,也是学生。目前,我不是一个好老师,也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无法清楚地描述身为陕科大老师的职责,也无法准确地向我的学生说明学校对他们的考核要求。
就在我焦头烂额之际,收到学院通知,要求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进教师培训。当我看到培训内容安排表时,老实说,第一时间我是反感的。我觉得总共八天的培训,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读文献、写文章、做科研的时间。在第一天上午培训初期时,虽然我能够认真听讲,但还是抱着“听热闹”的心态,权当换换脑子、休息一下。然而,随着培训的逐渐深入,随着培训老师为我们贯穿古今、联通中外地讲述教师责任之重,教学工作之艰,名师律己之严、爱生之切,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是错的。教师,“教”是要教书育人,“师”是要为人师表,合起来就是要立德树人。我们不能只闷头做科研、发文章,还承担着作为普通的授课老师,引导广大本科生甚至是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责任。做科研需要多年的积累,厚积而薄发,过程充满艰辛。做老师引导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需要耐心、爱心和仁心,同样是一个慢工出细活、千锤百炼的过程,是知识性和技巧性的高度统一。做科研,攻克技术难关,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教育学生,让他们用所学知识造福社会,同样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训期间,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学校的教学名师为我们讲解如何成为好老师,如何讲好一门课。这些老师都慈眉善目,说起话来却又掷地有声。他们的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讲课风格。虽风格迥异,却不乏共同之处,即讲授过程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了解书本知识在生 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讲课充满激情,肯下苦功夫钻研教学方法;对学生满怀关切,耐心解答他们的每一个小问题,悉心指导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这些老师将他们各自的教学经历娓娓道来,将他们多年的心得体会与我们无私分享,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立德树人”,他们的蜡烛精神让我热泪盈眶,也极大鼓舞了我,让我立志像他们一样,甘于奉献,在教学道路上突破自我,成就一个个年轻心灵的伟大梦想。
培训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雨课堂”、“超星数字课堂”等新型数字化教学方式。这些方法能便捷地嵌入视频、音频等资料,极大丰富授课内容,也可以方便地与学生互动,甚至还有“防逃课”等“神”功能,新颖有趣,在学生和老师中反响非常好。教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其要义万变不离其宗,然而,教学的方式只有与科技发展同向同步,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保证教学的高质高效。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制作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料是一个费时费力费脑细胞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可以让教师理清学科脉络,抽提关键点,寻找每一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思索如何用形象的物质载体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展示,因此,制作课件本身也是教师再学习、再充实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在低层次上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放下手机,做“抬头挺胸一族”;在高层次上可以使他们乐于接受知识,快速记住知识,学会应用知识,从而为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教书育人,需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国家提倡专业课老师在课堂进行思政教育,对于我们天天做自然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来说,有些费解,也不知从何下手。培训期间,有几位培训老师专门就这一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做了详细生动的阐述,也让我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课程思政,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充满正能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师表,行为世范。教师要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好表率,在学术上不断充实,刻苦钻研;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其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传递正能量。教师要关心学生,耐心解惑;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易、生活不易;要引导学生拼搏进取,奋斗出自己的幸福人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高级趣味的追梦人。当然,“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教无定法。在思政方法上,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的视频课程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王老师已七十高龄,仍孜孜不倦地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并且坚持“早早到,站着讲”,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上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闪耀的精气神传递给学生。他要求学生要“早早到,坐前排”,让学生养成提前规划、力争上游的好习惯。王老师在细胞生物学的课程上,将细胞结构与人类社会相联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喜爱的综艺节目相联系,将所授知识与热点新闻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书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万象,了解奋斗的重要性,了解科学知识的强大力量;通过一门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塑造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性格。
教师除了讲课和做科研,还承担着很多其它的任务,比如社会实践、访学进修、招收研究生等等。学校的培训贴心地准备了很多专题讲座,介绍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为新进教师明确了个人考核、授课要求、财务审批、经费管理、职称评定、人才计划申报、科研奖励、实验室安全管理、访学申报、研究生指导各方面的流程及规定,并专门介绍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写作技巧,甚至还安排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解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整个培训内容覆盖面广,可谓“干货满满”。培训结束,我的心中瞬间明朗了许多,在解决具体事务时不再像无头苍蝇那样迷茫了。
培训过程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心。新进教师,是教师中的“学生”,需要学校的耐心指导。那么,我们作为教师,也要领悟学校的良苦用心,用同样的爱心与耐心,去对待我们所要面对的每一位学生,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做一名努力奔跑的奋斗者。
这次培训非常有价值,对于未来的培训模式,我有一点小建议。由于每位老师报道时间不一样,如果统一时间一年培训一次,会导致进校早的老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都不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工作安排上可能会出现滞后甚至失误。为此,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做成一本《教师入职手册》,在教师报道入职时发放,使老师们能够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流程。手册里可以简要介绍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及联系方式,并简要附上几条最重要、与教师发展最相关的规章条例,条例的具体内容以网址的形式提供,引导大家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详细阅读。关于讲课方法及课程思政的培训,可以做成视频,发布在学校网站上,并在手册里提供网址。另外,在手册里还可加入此次培训没有包括、但与各位老师紧密相关的其它问题,比如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财务处关于社保、医保、减税等事项的办理,仪器设备采购的招标流程等,尽可能多地为新进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另外,培训中心只需安排1-2天时间,为大家讲解数字教学、混合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及基金申请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