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第八期赴西交利物浦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刘友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友红

为期一周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培训学习结束了,在收获满满的同时,关于教学改革的反思却一直萦绕在心头,远没有结束。

一、充实的研修课程,满满的收获。

本来以为学习是轻松自在的,没想到培训课程安排的丰富多彩,满满当当。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以下学习:2场专题报告,2场专题分享,3场案例分享,3场专题研讨,4场工作坊,1场分组讨论和展示,及最后的总结反思。

从以上的15场次的集中研修中,我个人的收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名教师,内心相当震撼,在教学教育思想上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真正拓展了我的视野。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育”的育人模式对我的冲击特别大。我看到了大学的另一种教与学的模式,而我从教17年来,从没有想过这样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方式。或者准确地说没有这样去实践过。作为教师,我们都曾经思考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认真备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可能没有想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带领学生去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我本人几乎没有想过,或许想过,也只是一瞬间的美好,最终却没有落地生根。然后,周而复始的继续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对教师职业的重新定位,职业危机感油然而生。

席酉民校长的报告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大学很大但也会很小,乃至虚拟。教师很重要但也会被替代。当然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学和老师会留存下来成为胜利者,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未来被淘汰是完全可能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之前跟我的认知是一样的,很少想过自己失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学习之后,我意识到了职业危机,打破了我对于教师职业的高度稳定的自信。这几年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多少也耳闻了一些AI技术对于人类未来生活的影响,比如机器人超市,大量工人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老师会在某一天被机器人吃掉。

只注重或者说只关心内容输出的老师必将没有用武之地,单纯的知识点讲授不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教育。

第三,研究导向型教学的相关理论深深的烙在脑海里。

去培训学习之前,曾经有一份问卷了解我对于研究导向型教学的理解。我的回答是:通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研究导向型。然而,学习之后突然发现,我的理解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研究导向型教学。在我的理解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强调教师水平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认知。而研究导向型教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塑,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重塑教育,从知识传授到支持学生成长。传统的教育经历了多次变革,从最原始的宗教教育到注重知识的传播,到研究,到重视社会服务,基本上只是大学功能不断向外延伸,在运行模式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行为方式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日常,大学的正式学习不能再停留在知识点的阐述上。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搭建出一个完美、丰富的知识体系。

建立增强现实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虚拟化的社会改变了人的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线上课程的大量涌现,是否意味着大学教室可以消失了?当然这个结果要取决于大学本身的目标和大学校园价值的反思。学生的能力需要训练和实践,素养需要熏陶和滋养,智慧需要感悟和启迪。因此,学校如何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和环境,如何营造校园氛围和文化,如何设计教学和校园活动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大学得以击败虚拟时代线上课程的关键。

二、认真学习之后,内心充满深深的反思。

研究导向型的学习与教学是很好的一个模式,但实施起来将是一个校级系统工程,对教师个人而言素质要求很高,工作量也会非常大。

第一,我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吗?

这个问题是我学习期间一直在反思的问题。从第一节课之后,所有的学员老师都很赞赏研究导向型教学,也很期待能在自己身上实现,在跟授课老师互动提问的时候,大家也基本是以自己即将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为前提去探讨问题。

但是,我在陈冰副教授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课程设计工作坊”课堂上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我当时问:请问陈老师,你觉得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素养?因为我觉得以目前的自己,好像不能胜任开展研究导向型教学。陈老师坦诚地说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认为要推动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老师是需要有一些情怀的!没错,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全新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确实且必须要求老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会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做事的原则,有情怀的老师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有情怀的老师会忘乎所以的向着一个方向前进,有情怀的老师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对学生也是有爱、有期待的。看着学生死气沉沉的样子,有情怀的老师真的会很痛心。

我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吗?

第二,我满意现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体系吗?

本次学习,我是第一次接触到研究导向型教学这一理念,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研究导向型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层面专业目标、课程设置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到教师微观具体课程的讲授,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这个系统运转起来,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根本实现不了研究导向型教学,从自己内心来说,我是很不满意如今的教学方式,但似乎又奈何不得。

现在填鸭式的教学,尽管老师会想尽办法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讲授一些案例,会联系实际,但终究还是教师主导的,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发挥出。以我的法学课程为例,我曾经想过带着学生去真正的解决现实中的法律纠纷,而不是案例教程上的既定事实,但最终不了了之。原因很多,根本原因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是个大问题,如果只是基于让学生实践的目的,可以不考虑这些问题,只需安排一次案例讨论课即可。但事实是,我们真的需要学生去体验法院立案,去接待当事人,去解决活生生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学评价方式根本不允许这么做。

第三,互联网下的教学技术手段我会熟练运用吗?

本次整个学习过程,基本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从学校宏观考评体系的建立,到教师个人授课的完成,如果不能掌握教育科技以支持研究导向型教学,这个目标基本难以实现。

三、基于反思,对于未来教学的期待

我对自己的界定是:还是一个有追求的老师!只是囿于自身和客观环境,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惰性,因此我期待未来在教学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隐性情怀变成显性情怀。

或者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及个人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从教十几年的我从最初的热情四溢到现在的按部就班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说到底还是情怀少了一些,所以,未来的我要让情怀更饱满。

第二,真正实现教学中的“问题驱动”设计

在15次的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千博士的“研究导向型学习驱动问题设计”工作坊。在这次课中,王千博士从研究导向型教学的驱动问题入手,探讨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去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以驱动研究导向型学习的发生。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驱动的设计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现全依赖于设计的问题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把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有效的结合起来。

所以,我希望以后的教学要好好把问题驱动设计好。

四、实现研究导向型教学对于陕西科技大学的挑战及建议

研究导向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模式,但是短期内在我校实现起来,目前我个人认为比较困难。我一再认为研究导向型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校级系统工程,是需要硬件设施过硬和软件教师具备的大目标。

因此,我建议:

首先,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必须改造升级;

其次,教育科技的引入势在必行;

再次,充分发挥教研室团队合作的力量;

最后,必要的物质保障。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