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第八期赴西交利物浦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张跃宏(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跃宏

2019年5月10日到5月16日非常荣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关于“研究导向型教学与教学管理国际化能力提升”的培训学习,5天的培训学习比较紧张,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老师们的讲解透彻,还安排了很多互动交流。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在教育理念、眼界视野、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触动较大,感觉受益匪浅,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西交利物浦印象

刚听说要去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培训时,真的以为是去什么“野鸡大学”,因为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印象中肯定不属于985和211高校,还起个中西合璧的校名。临行前,网上查了下说介绍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本科教学和传统的高校有较大的区别,比较有特色。当我们到达西交利物浦大学后,了解到它位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校园按照国外的模式实行全开放,完全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体现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全球性开放理念,学校教学楼内和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都很好,学术环境非常好,学生要求主动学习,对学术版权非常严肃认真,平时的作业也都要进行自动查重,早早的掐灭学术不端的萌芽。参观过程中感觉置身于国外大学校园内一样,路上看到一些学生的衣着和发型也是比较随意的,张扬着自己的个性,自习楼是通宵开放的,而且图书馆和ICE网页等各种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大一时会专门有一个月教你怎么查找参考资料,怎么找,并且有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现了它的管理非常人性化,国际化和开放化,学生在校园内的走路也是不慌不忙,不像普通大学那样学生走路急匆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园面积比较小,但建筑都很有特色,融入了欧式风格,校园的灯杆上挂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愿景“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席校长在第一天详细介绍了学校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办,拥有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严格的国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他们把学生看作“年轻的成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自主意识与团队精神,旨在培养知识、能力与素养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拥有学生组织和社团一百多个,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学生活动。大学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体验国际化的校园生活,创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在真正的培养过程中,执行英国大学培养的宽进严出,治学很严谨,目前英国学校有30%的不毕业率,就是说,很多想混的人是混不下去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科毕业的淘汰率高达20%以上,不像我们传统高校的“严进宽出”,这里的学费相较国内常规高校而言比较昂贵,考试大多是开放性试题,不以知识点作为考察单元,注重学习的过程,平时不认真学习的话,很大概率面临着挂科、留级甚至被淘汰。结合我在美国联合培养两年的所见所闻,我认为如果将来想出国读硕士或博士,选择西交利物浦就非常好,既提前锻炼了英语水平,很多国外授课的模式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得到很好的实践,与国际接轨,提前培养了国外的学习模式和评价理念。

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转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全球化、知识经济、互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资源和方式。要在变革的环境中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创造和能力培养模式,不断进行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一个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师。

网络课程的大量出现和共享对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口头讲授、板书及多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重点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模式。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而现在随着相应的网络课程资源极大丰富和共享,比如慕课等,网络学习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学习地点也很随意自由,只要在保证有网络的地方就都可以进行,可以很便利的让学生来自我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网络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大部分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讲授,每个学生都可以容易的与优秀教师展开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那么就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信息时代,教师会不会被慕课等网络资源和其他技术所替代,不再作为传道受业解惑和传递知识的主体?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来适应新时代下的需求。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优于网络课程资源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呢?

我们知道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传授知识和育人。有了先进的教育技术,比如翻转课堂等,教师将会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时代里,学生应该被看作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这是任何网络教学资源和先进教育科学技术无法替代传统教师的地方。

通过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和引导者,就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倡导的研究导向性学习,老师从过去的“主演”变为经验丰富的“导演和主持人”来把学生作为“主演”,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工作坊、分组讨论、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把网络教学资源和先进教育科学技术仅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资源和手段,把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老师设置的开放性问题,或查阅搜寻各种资料,或实地调研,或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最终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帮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以调动和释放其内在动力及潜能,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确实是逐渐成为内化在学校骨子里的东西。通过参观学生休息室、学生工作坊、学生研讨室,你能切实感受到学生是这里的主人,学生在自主的进行学习,学生在课下有大量的时间在进行自学,这与我们传统的大学还是区别比较大的。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老师都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自己的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案例分享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支持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如何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小组活动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技能。每一节课的组织讲授,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导演和主持人”的角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的备课时间可能更长,需要的知识储备可能更丰富、更多。每位授课老师,不管教授什么内容,传递的育人理念是相似的。

三、收获、反思及对未来教学工作的计划

作为教师,最根本的是站稳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此乃为师之本,在短短几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西交利物浦教师一切为了学生和全身心投入教学的职业良心,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职业生涯的路刚开始,我的教学经验和能力还存在严重不足,但是一位名人说过:“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会不断好好反思自己讲授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思考如何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把西交利物浦大学所学的“研究导向性”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思考中灵活运用到自己后续的教学中,转变教育思想,提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模式和改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随着教育部提出了“以本为本”的理念,我会潜下心来,钻研教学,杜绝任何的“水课”,努力打造金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学生更满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合理化建议

1、教学直接相关的领导也按照学校统一组织的形式参加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导向性”培训,从上到下出台一些政策对讲课型教师倾斜。

2、增加教学名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打破讲课讲不出教授的现状,授课名师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给予职称认定,现在很多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学型副教授和教学型教授。

3、教学和科研的考核比例要适当,既设置很高的教学任务,又要求很高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很难做到,光教学和一些杂事都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完全抽不出身搞科研,大部分教师应该选择做好其中一类,另一种达到基本要求即可,二者都订很高的要求没有意义,必然出现重压下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虚假。或者是根据工作年限来分情况对待,而不是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没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搞一刀切。

4、教学和科研两者的评价尺度问题。科研出成绩来得快,也容易量化。可是教学呢?科研做得好,实打实的有论文和项目产出,这是硬指标,实在的收获。教学呢,所谓的教学评估组和学生的评教有时候不够客观,尤其学生的评教,你考试放松学生,给分高;而严控考试,评分确低,很多时候吃力不讨好。评价机制摆在那里,刚来的博士上有老下有小,职称、上岗等都和科研挂钩。

5、学校在引人方面同样引进一些教学名师,而不仅仅引进科研人才。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