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修班”学习心得——马倩倩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倩倩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这个特殊表现在它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品格的培养需要学生这一主体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学生的参与更深层次地表现为他们发自内心地对思政课的认同、认可,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在相同的视域下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只有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才可能产生思想的共鸣,才可能促进“两个转化”的实现,也就是教材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

信仰是一个人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旨在塑造学生伟大品格的思政课意义非凡、任重而道远。在当下社会,大学生对思政课兴趣淡漠,缺乏对思政课的敬畏和尊重,枯燥、乏味、过时是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一种普遍看法。那么,我们不禁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思政课与社会现实、学生现实不够贴合。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新时代大学生与思政课教师在现实需求和思想层面都有着极大地不同。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将思政课与学生现实紧紧贴合,与社会现实紧密连接,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解决思政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扰。

因此,我认为当下思政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革和拓展。第一,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对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与价值、信仰体系的不同特点和功能进行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做到因材施教。第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延安大学韩琳老师探索出的延安红色文化“五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模式,颇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党和国家的历史、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远比晦涩地理论讲解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只有当学生将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时,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的重任。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