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厦门大学培训的心得体会
文理学院 曹慧
很荣幸,我参加了在5月4号--5月13号期间学校组织的第三期厦门大学培训班。在厦门大学培训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活动:学习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安排的课程;旁听了在厦门大学举行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会议;随堂听课;与厦门大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参观了厦门大学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以及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海洋学院、医学院和图书馆。这次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各类教育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有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受益匪浅。
在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课程里,我学习到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识课程在大学教育里的重要性、学科评估与专业认证解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体会、以及科研项目争取与科研产出浅见等几个方面。邬大光教授关于“通识课程重要性”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在报告中系统地讲解了通识课程的概念、学分设置、传播方式和大学教育中开设通识课程的重要性。邬大光教授专业的讲解让我对通识课程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纠正了我以往对通识课程的片面认识。事实上,通识课程是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它同时还包含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内的知识。大学里面开设通识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背景知识的认识和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些方面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也要强调学生学习专业背景文化知识。我个人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对专业有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可能会刺激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也会激励学生继续拓展专业知识。化工学院的院长江云宝教授关于“团队”建设的思路也让我感触很深。他提出在学科建设中要发挥团队作用;学科带头人要有见识、有眼界、有学科的胸怀;管理层在招聘人才时也要有团队规划。这些观点和建议让我明白只有学科强了,团队强了,才会让个人更强;没有团队和学科的强大,个人的强大就是空谈。以后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团队意识,提高自身为团队服务和奉献的意识。培训期间关于学科建设和评估,以及专业认证都是以厦门大学的强势学科为例进行解读的。在这里,我了解到学科评估分为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影响着学科的生存,水平评估影响着学科的发展;各个专业进行认证是一种国际趋势,是学科建设任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大学于5月5号-5月7号举办了“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部分985重点院校的校长做了大会报告,会议的主题是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这些重点院校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中心,在本科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提出:在强调本科教学为中心的同时,仍然不可以忽视科研,应该将最前沿的科研应用于一线的本科教学中,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没有一流的科研,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本科教学。
5月6号上午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南强2教学楼的202教室随堂听了两个小时的微积分课程。这节课是由数学学院的教师为经济大类学生讲授的关于幂级数应用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上课教师虽然年轻,但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很有条理,可以看得出来教学态度非常认真。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我学习,一个方面是他通过举例的方式来展示各种应用。例子简明扼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另一个方面是他借助了PPT进行教学。通过PPT可以把重要的定理、结论和例子放在PPT上。一来方便学生做笔记,二来也可以通过PPT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次随堂听课中我也观察了来上课学生的表现。这个班级是经济大类的学生,在厦门大学这个专业应该是录取分数排在全校前面的专业,学生本身的质量非常好。来上课的学生大约有50名左右,其中有14名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后三排的学生在玩手机,有3名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有5名学生迟到了2分钟左右,有1名女学生迟到了将近20分钟。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课堂上的吃东西、睡觉、迟到、玩手机这些现象再熟悉不过。但是这些现象存在于国内一流大学一流专业的学生课堂上却让我很有感触,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这次培训之前我主观的认为这些现象来源于学生的质量、学习态度、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但从来没有从作为教师的自己身上找原因。经过这次随堂听课,我改变了想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将课程讲的有知识、有意思、有应用;通过“有意思”和“有应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让学生“有知识”的目的,改善学生的质量。
在交流座谈期间,我与厦门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负责人刘轼波教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厦门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有3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数学、以及概率与数理统计。这3个专业又划分为5个方向,分别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统计和精算。厦门大学的数学专业采用大类招生,一年以后分专业和方向,每年招生人数大约是110人左右。每年毕业的学生中约40人可以获得保研资格;约30~40人出国攻读学位;剩下的学生一部分选择考研,一部分选择就业。显然,厦门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选择继续深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工作。基于学生的自身质量和发展模式,厦门大学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会偏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也会兼顾各个方向的特点。5个方向的学生首先需要修完12门相同课程,共45个学分。这些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每个方向学生需要完成方向内的9门必修课程;同时,学院也安排了一些课程供所有学生进行选修。这种根据学生质量和发展方向来制定培养计划的思路可以为我们借鉴。同时,我们的培养计划也要突出专业和方向的特色,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性,毕业后有所收获。我也咨询了厦门大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了解到厦门大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287,没有科研考核的硬性要求,教师们一般都自觉自愿进行科研工作,而且非常出色。根据每位教师的科研情况,会在年底绩效工资中有所体现。在安排课程时,也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集中在一个学期上课,剩下的一个学期方便教师做科研。这些情况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为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在厦门大学著名的景点芙蓉隧道里有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这个基地是厦门大学为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开设的。基地为学生准备了必需的电脑、网络、各种设备和工具,并且24小时通宵开放。参加各种竞赛和创新项目的学生可以随时在基地里学习和讨论。厦门大学教务处长计国君介绍,每年通过这个基地准备的项目里经常可以拿到国际性的大奖。建议我们学校可以建立类似的基地和多提供一些学生可申请的项目,给学生搭建一个动手的平台。同时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带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让学生了解科研,知道前沿;让学生感觉到所学有所用,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是新建立的一个校区,有9个学院在这个新校区里。我们参观了海洋学院和医学院,也参观了图书馆。在海洋学院的实验室能看有实验人员在做实验,但是实验室里却是很干净、整洁。走廊设计也很特别,精选了高水平的论文做成海报形式张贴在走廊,把学生的参与的一些活动做成了照片墙,也把每届学生的优秀论文选出来全文在宣传栏里展示。在海洋学院实验室的走廊尽头会有一个小房间,里面有冰箱、微波炉和餐桌。方便老师和学生就餐。在楼层里会有一个角落安放着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和一些小桌椅。这些地方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一些辅助工作,也为大家讨论问题提供了环境。我感觉到海洋学院里处处有专业、处处有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