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第三期赴厦门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文敏 思政部
 

厦门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文敏

2016年5月5日至5月12日,陕西科技大学第三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34人赴厦门大学进行培训。对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的几位老师组成。5月3日,教师发展中心召开“陕西科技大学第三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暨青年骨干教师赴厦门大学培训动员会。李志健副校长,教务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恩让作了动员讲话,指出此次培训是经过我们学校和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协商、反复沟通之后才争取到的,主要针对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发展能力与整体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要求大家一定要多看、多思、多问、多记。本次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与教师发展形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发展等三方面的内容,培训方式采取专题报告、互动对话与研讨的方式进行。两位带队老师与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积极沟通,为大家解决了吃、住问题,使大家都能够在学校内用餐和住宿,保证大家能够按时上课。为了保证学员的人身安全,学校要求实行组长晚点名制度。所有组织人员的精心安排,为本次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本次培训课程精心安排,课程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培训主讲老师也是精挑细选,有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计国君教授、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水勇教授、泉州师范学院院长李清彪教授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经济学院等培训专家。培训的主要内容有:通识教育的价值,教育信息化趋势与厦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体会,科研项目争取与科研产出浅见及厦门大学文化个性等。培训的主讲老师结合自己从事的科研领域和自身从教多年的亲身经历,精辟地讲解了本科课程的设置,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精彩纷呈的讲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根据课程设置的内容谈谈我对本次课程内容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一、教学改革创新与质量保障

教务处处长计国君教授讲授了《教育信息化趋势与厦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些数据和教育效果的现状,讲述大学的萌芽与创建,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面临的世界发展潮流当如何应对。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如如何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如何推进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现代教育信息化趋势,诸如教育APP、慕课、反转课堂、微课等,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转变等各个方面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和更高要求。我国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教学、综合改革等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诸如巩固本科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与修结合、知与行统一等对策。厦门大学在本科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和探索,如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培养计划、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和水平。计教授的精彩讲授,让我们看到了厦门大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老师作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厦门大学为例》的报告。谢老师指出厦门大学主要通过政策催动,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兴趣带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资源推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地域联动,打造联合培育平台的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厦门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果不断涌现,并且在社会和业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如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2015年7月4日对厦门大学设立创新学分的报道。

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讲授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原则解读》。邬教授通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背景分析,指出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原则和特点,以及厦门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邬教授的讲座,引起了我们对自己学校学科评估的反思。教师发展中心谢作栩教授、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薛成龙教授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教育保障质量的概念出发,通过介绍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政策研究所的“内部质量保障(IQA)”研究项目,分析了厦门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实践(模式、运行机制和操作流程、创新)。对于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强调大学内部的“质量文化”,提出了“八项优秀原则”;教育质量建设导向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等。

除此之外,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朱亚先教授谈到了关于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原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现任泉州师范学院院长李清彪教授谈到了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产出,列举了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和特点,指出争取科研项目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与我们分享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为我们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经验。

二、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云宝教授讲授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体会》。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化学化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江教授认为应该打造教学、科研、支撑(技术支撑、行政支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认为科研方面导师要有学术方向的把握,并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教学方面要培养优秀学生,储备优质人才,养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学品德。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彭水军教授为我们讲授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介绍了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培养方案、学分、学制、跨院招生等基本信息,并对课程类型、开课单位、课程共享、硕博课程贯通情况等情况作了分析。同时,对新旧培养方案在课程门数、课程结构等作了比较与分析。这两位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详细讲解了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何修订、课程如何设置等基本问题,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重担。

三、人文素养之提升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讲授了《通识教育的价值》的主题报告。邬教授从对通识教育的概念理解出发,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发展轨迹以及通识教育在当代重新崛起的原因,强调通识教育在现代高校的重要性;并且以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改革之路与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为例,说明在高校如何实施通识教育。邬教授强调大学教育,不仅是要传播知识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水涌教授作了一场《厦门大学的文化个性》的主题报告。朱教授从高远的胆识、自强的个性、至善的境界三个层面对厦门大学的文化传统进行了阐释。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教授在讲授厦大的历史时,对厦大的那份浓郁的深情,以至于讲到动情处不禁热泪盈眶,也使得我受到感染而眼中充满了泪水。朱教授该是对厦大有多深的情分才至于此!倘若陕科大的师生学子能对学校有如此浓郁之深情的话,我们科大一定能更加强大!

除了聆听讲座之外,本次培训还安排了两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座谈,我们分别和对口专业的老师进行了详细地询问和学习,厦大老师也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和友好的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艳涛教授带领我们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设置、学生实践教学如何实施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收获良多!除此之外,我听了张有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老师的课程。通过观摩厦门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课堂的教学,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小技巧,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也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的整体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使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