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经验分享>>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首期赴厦门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李成涛 教务处
 

陕西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厦门大学培训心得

                           教务处 李成涛

9月17日--27日,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陕西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团一行43人赴厦门大学进行为期10天的零距离的、深入式的学习培训。现将个人的培训心得简述如下:

一、课程整体安排

此次培训课程安培十分合理,既有“现代大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拓展育人视野、更新教育观念的理论性的专业讲座,又有“课堂教学中的理念与艺术”等发展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有针对性的实例讲座,还有“管理沟通”等增强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拓展内容。可以说,这不是一次单纯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而是一次全面的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二、培训的意义

此次培训,就内容而言,既有教学理念与方法,又有教学艺术与能力的提高,应该说,这些对于我们理工类院校来说非常有意义,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都是毕业于理工科院校,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注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形成上,因此他们在科研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他们的本职工作首先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如何用正确的理念教学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法教授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是他们在大学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所没有接触到的。因此,通过这次培训,可以对老师有一次全面的教育和学习,对于他们在教学生的整体提高很有意义。

三、厦大整体印象

初到厦大已是中午一点左右,刚下车就感受到厦大校园的优美和静谧,虽已是中午却仍然看到校园中许多结伴而行的学生。踏入入住的宾馆,扑面而来的是厦大教师发展中心热情、周到、细心地服务,在培训的安排上,他们会尽可能的站在我们的角度来想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很周到细致,尽量考虑并解决我们所能遇到的后顾之忧,这是让我十分感动的,更是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所意外的。随后的日子里,漫步在厦大的校园、教室、食堂,我始终被科学、人文、向上、育人所包围,在食堂里就餐的学生讨论的是什么时候出国、GRE考了多少分,食堂里的播放的电视节目是《今日说法》,校园里的宣传栏里尽是学术报告、国际会议、文艺演出、宣讲会等盛宴,就连在我的印象中原本应该嘈杂热闹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竟也是如此的优美,学生在练瑜伽,还有学生在演奏管弦乐。一幢幢建筑风格独特、而又十分具有文化底蕴的教学楼安静的坐落于校园中,每一栋教学楼都有其独特而又厚重的名字,陈嘉庚雕像、鲁迅纪念馆、芙蓉湖更是为这所有近百年文化的高等学府增添了些许底蕴。而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咖啡厅则有为这所百年高校增添了些许现代气息,学生或带一本书、品一杯咖啡,慢慢享受午后的时光,或是戴上耳机享受音乐的美好,或是三五个朋友海阔天空,畅享人生的美好。

这就是厦大。

四、对厦门大学的具体感受

1、校园建设及氛围。厦门大学的校园建设很有文化氛围,老小区中每一座建筑都很有岭南的建筑风格,而且都有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即使是2012年刚投入使用的新校区,每个学院的建筑也都是有冠名的,有的是杰出校友,也有的是学校的著名学者或专家,都能非常鲜明地展现出学校或学院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校园中无论是建筑物、绿化还是来往匆匆的学生,都觉得非常的和谐。

2、全校教工的精神状态。刚到厦大,我就被他们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所折服,长期在北方生活的我,真的很少有这种感觉。他们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非常有敬业精神,会尽可能地设身处地的替我们考虑,会经常主动问我们还需要什么,还要让他们提供什么。在这十天中,我们接触到的部门有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很明显地感觉就是他们专业化、职业化。我的第一体会就是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比较对口,而且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工作热情很高,而且也乐意主动地去在所从事的工作范畴内学习、研究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后来我从我的一个现在厦大生命学院做教师的同学那里得知,厦门大学除了三级岗的教授以外,其他所有的工作人员全是聘任制,合同到期后,如果校方觉得不满意,会随时让你走人,在这种体制下,任何人的压力都很大。而它们并没有把这种压力作为一种负担,而是作为自己上进的动力来督促自己。大家都有这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又何愁不发展呢?

3、有一大批教育学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理论功底深厚。厦门大学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也是我国首批5个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之一。在这里云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国际名声显赫的高等教育学专家,这也是他们治学治校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在“现代大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几个讲座中,我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所研究,既有理论深度也有时间价值。这样他们在制定学校的各类治学理政的政策时,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指导和支撑,也必定会顺应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趋势。

4、办学的思想是育人,而不仅仅是教书。厦门大学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只是为了让学生毕业了找个好工作,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学生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教学生学会“认知、做事、生存和共处”。因此,他们开设的体育课中才会有爬树课、野外生存课、高尔夫球课等。而且在他们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并不只是为了开设科学、人文、历史等课程而开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情操。

5、以生为本,每个问题都会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对策。从以下几件事情我产生了如此感觉。(1)厦门大学的思政课程学生只要在第六学期之前修完即可,这就避免了以往要求学生必须在第四学期之前修完而对学生产生的因集中学习思政课程而产生的抵抗情绪,而且本身现在90后对这些思政课程兴趣就不大。(2)大四确定已经保研的学生,在大四最后一学年可以提前修读研究生的课程,这样既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四学生保研后整天无所事事而在宿舍睡觉、看电影的现状,又能使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整整多出了一个学年的做论文研究的宝贵时间。(3)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尽量缩小规定的班级学生开课规模,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想学的知识。这些看似都是小事情,但是却能反映出来管理者们的“服务、协调、管理”的角色,每一件事情他们都会发心思去考虑、调研、解决,在管理中是去疏而不是堵。

6、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厦门大学的校领导每学期要听2次本科生的课程,每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每学期必须要听6次,已是杰青甚至院士的著名学者,仍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据了解,厦门大学教授一年的教学工作量要求是45学时,而其中一个杰青每周要为本科生开7个学时的课,晚上的课会上到十点钟。而且,厦大的导师指导研究生是不算工作量的。

7、每件事情都会瞄准国际前沿。厦门大学在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每个专业都会和排名前五的世界顶端专业和国内排名前三的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教师到国外进修深造时必须选择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卓越计划”专业选择合作企业时必须是世界500强或国内100强的企业。

8、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厦门大学规定新进教室必须至少担任一学期的助教,且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上课,而且每个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否则不能评职称,从制度上保证了年轻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过好教学关。学校还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小组或教研室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9、政策保证教师进修深造的机会,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很高。学校制定了学术休假制度,规定教师5年内必须进行1年的学术休假,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为了鼓励教师出国研修,学校规定在此期间的待遇正常,高聘教授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学校目前每年约100名博士出国进修。因此,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整体都很高,在他们的授课中,会经常出现英文的专业术语,引用的教学实例也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英文论文。

10、学校的教学、学术、人文等交流氛围十分浓厚。无论是行走在厦大的校园中或是浏览厦大的校园主页,随时都会看到很多国内、国际的高水平的教学、学术会议或活动的通知,学术氛围十分浓厚。除了随处可见的教学、学术会议通知外,还经常可以见到音乐会、文艺演出、宣讲会、读书活动、主题阅读活动等活动,不仅活跃了学校氛围,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搭建了平台。

11、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厦门大学现有教辅及实践老师900多人,全校所有的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部开放,最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已接近1:1。

五、自己的体会或想法

1、加大对我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及层次。在这次培训中,有部分老师感觉培训的部分内容如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对他们来说比较远,没有什么意义或价值,还有的老师在听课环节,总觉得没有合适的课程可选,原因是没有和他所讲授的相似的课程。对于这些,我并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个高校教师,任务并不只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对于听课,这次去的基本上都是高水平的博士,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应该不需要再到厦大刻意去听专业对口的课程,他们要学习的应该是厦门大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技巧的发挥等方面。老师之所以有上述的表现,说得严重点的话,我认为是老师在教学上的眼界还不够宽,还没有充分认识、领会教学的意义。因此,建议今后加大全体教师的培训力度及层次,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教育理念的转变带动教学态度的改变。

2、加大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即使服务者,同时也是政策的制定者。政策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目前,我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还很低,少有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完全对应的情况。以教务处为例,目前全处18人中没有一人是高等教育学专业毕业的,而且理工科背景的占了绝大多数,在这种背景下,谁又能保证制定的政策、制度就一定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呢?

3、加大各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有个别老师在和厦门大学专家交流的过程中,甚至说他到现在还没弄明白陕西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他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什么,人才培养方案具体的安排等,不知道自己所授课程的侧重点是什么。出现了这些可以说有些荒唐的事情,我觉得也确实是目前我校的现状。现在每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很多都成了专业一两个人或教研室主任甚至教学院长一个人的事情,与其他的专业教师几乎没有关系,老师们除了学院开会以外,基本不到学院或办公室去,更不会说老师们在一起讨论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发展等事情。因此,建议加大各基层教学组织的基础作用,为专业教师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4、以人为本,真正的服务师生。在厦门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时间,却让我感受到了与我们学校完全不同的氛围,“敬业、用心”这两个词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在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但是我认为有些职能部门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部门之间也应该更加通力合作。

5、政策引导教师多走出去参加教学或学术会议。教务处自2013年启动的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已经接近2年了,建设的专业目前共有45个,在每个专业30~50万元的建设经费中,规定至少有5万元必须用于软实力建设,其中就包括资助教师参加教学会议或培训。而实际中,很少有教师会主动提出去开会,当然这有教师现实的困难----家庭、工作,但是这样下去对学校及教师本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建议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让教师多走出去参加教学或学术会议,提升自己。

还记得此次培训出发之前,张美云副校长在动员会上说过她看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此次培训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差距”,当然这也是现实,毕竟目前陕科大和厦大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但是,差距的背后就是机遇,陕科大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振奋人心的。因此,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就以这句话作为我此次培训的结束语吧!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