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的第五场培训。本场培训主要聚焦教学理念和技巧、校情制度、师德师风和美育素养四大主题,通过专题分享的形式为新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保驾护航。


上午首场培训由机电学院副教授刘庆立老师主讲,主题为《教学创新与学生激励》。刘老师以课堂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引导全体教师进入学习情境,探讨节奏与目标、教与学、道与德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数字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进行画像分析,刘老师精准描绘了当下大学生的现实学习状态;从授课模式、教育本质、教育平台和教学创新四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教学的本质,提出教学设计要做到“注重分型”“有品位”“善用数字资源”“有创意”“易字真谛”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刘老师以机电学院教学实践为例,呈现传统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传承与变化,展现“一体两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模式;最后刘老师强调要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做起,以培养国家栋梁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学生。


上午第二场培训由科技处处长助理徐卫涛老师讲解学校《科研政策与项目管理制度》。徐老师的讲座全面覆盖了科研管理的核心领域,从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介绍到学校最新科研政策的深入解读,再到科研项目细致分类与申报流程的实操指导,内容丰富而实用。徐老师还详细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与成果奖励机制,以及经费管理政策,激励新教师们积极投身科研创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讲座还聚焦军民融合工作,揭示了其当前的主要优势与广阔前景,为新教师们拓宽了科研视野与合作路径。此次培训为新进教师搭建了了解科研生态、规划科研生涯的坚实桥梁。


下午的首场培训由文化与教育学院罗云教授分享,分享的主题为《立德树人——高校教师立身之本》。罗老师以关于高校教师的三个小问题引入主题,对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十项主要工作、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进行归纳总结。紧接着,罗老师详细解读了新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意见》的关键要点和主要内容进行详尽解读。随后,罗老师对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展开解读,对教师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阐释,对教书育人的具体做法和目标原则进行拆解,并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梳理。


下午的第二场培训由校工会徐广华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养成健康运动生活方式,促进事业更好发展》。徐老师开章明义的提出应“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认为正确的健康观必须强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的“整体健康观”。随后,徐老师从WHO研究出发,解释影响人体健康的七大因素包括生物遗传、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社会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个体健康潜能。并提出一般意义上健康的十大标准主要包括精力好、心态好、睡眠好、应变能力强、抵抗力好、体重适当、眼睛明亮、牙齿健康、头发健康、肌肉丰满。要求大家要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合理控制饮食和体重,避免陷入减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