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第五天早上学员们先后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和“流体动力学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校史馆讲解员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发展历史。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求是溯源、探求崛起、调整发展、争创一流。 这四个阶段分别代表了浙江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和成就。从求是书院到第三中山大学时期,再到国立浙江大学时期,以及建国后的浙江大学到四校发展时期,再到合并后的浙江大学时期,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浙大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家国的贡献。



参观校史馆后,学员们前往全重实验室,实验室老师以“国家级实验室打造与运行”为主题,从流体传动及控制、应用流体力学、机电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以及机电系统及装备设计与制造五个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实验室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流体动力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拓展流体动力与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既保持了传统的电液控制、电子-气动控制、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又涵盖了机电系统及控制、航空航天与深海机电系统筹机电控制新兴学科及前沿方向,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午充实的学习使得学员们收获颇丰,下午由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史治国教授为学员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史教授从学院基本情况、组织支撑保障、一流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示例、全面育人体系和教学个人感悟六个方面,为学员们详细地分享了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制度建设与专业建设经验。他强调,教学内容建设,即教什么课,每门课教什么内容,是课程建设的基础问题,培养T型宽口径学生,即知专业自身,也知其他广阔领域。

晚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李小年老师为学员们做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及科研团队建设,推动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成长的标志;师资人才队伍是大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打造学术研究团队,开展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成就教师队伍学术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实现大学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李教授为学员们解释了大学为什么要做科研,为谁做科研?为什么打造科研团队能够促进教师成长等关键问题。

培训尾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学员们举行了结业仪式,陕西科技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暨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结课,整个培训工作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