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政策文件  课程思政  学习园地  名师风采  相关下载  在线学习  科研政策 
 资源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他山之石>>正文
 
 他山之石 
 经验分享 
 资源分享 
   
教育信息化时代视域下,教师专业如何发展?
2017-12-13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具有教育信息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教育资源,构建新型教育课堂,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任何的资源与技术都不能自主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主动地接受教育信息化的转变, 从而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体会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展现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1、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 一) 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新型专业素质

随着交互性教学课堂环境的构建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已经实现多媒体课堂的建立,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完善要求学生务必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创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与科学技术相接轨, 从而实现教育与时俱进的特殊性要求。依据 2016年的教育部文件所表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任务”,由此可见, 具备新型的专业素质是在信息化时代来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方向。

( 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 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 完善教师的教学手段, 转变教师的角色, 从而实现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以及教学质量, 教师的定期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教师的培训需要大量的经费以及多个组织部门的协调, 因此, 其实施的复杂度较高, 而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新途径。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体会到其便捷性以及广泛性, 还可以在信息资源中找寻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培养教师主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联系在一起, 促进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探寻新型的教育模式, 实现教师教育由传统的讲授法向新型的信息化转变。

( 三)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多媒体课堂的建立, 很多教师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教学的运用,其观念和教法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教育信息化对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对其提供理论指导的作用, 在其运用新型的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间接地促进其转化自身的教学角色,从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面向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质是对学生的一种演示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的信息化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创新。

2、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

在教育信息化视域下, 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化发展就需要从实践中出发, 从实践中逐渐地将理论知识所学习到的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 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正是基于实践取向,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途径:

( 一) 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深化岗前培训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不是每一位师范学生毕业之后就具备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培养, 使其具备专业的教师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对教师生涯奠定的基础性的培训, 是帮助师范毕业生转化思想,接受现代的教育理念,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的直接途径。其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侧重点不同,岗前培训更加注重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信息化技能的训练, 而在职教师培训则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并定期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保持与时代进步相接轨。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需要从岗前培训开始,不仅贯穿整个教师生涯, 还要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

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标准》) , 在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中对培训的课程、模式以及平台都需要进行完善。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 完善改革模式。故步自封的教育不具有实际意义, 要直面我国的信息时代的发展,适应教师能力结构的不断改变, 从而构建四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 从感知教育、领悟知识、体验能力和提升技巧等四个方面出发,分年级、分阶段地将教育信息化技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方式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为了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增加一定的奖励机制, 举行相应的教学比赛,从而在比较中寻求自身的不足, 学习他人的长处。

其次, 要开发适应于教育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公共课程, 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 例如, 任务驱动法、分组学习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问题探究法等,从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教学技术的运用, 再到依据现实的教学环境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将教育信息化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逐步开展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训, 从而完善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将信息化教育意识渗透在其教学理念中,与此同时,还可以完善教育环境。在教师的岗前培训过程中, 整合网络教室、构建微格课堂,将远程教育实验室以及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科、分层逐级划分,完成教学信息化知识的应用以及深化,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构建以教师自主接受学习和实践为中心的岗前培训意识,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 实现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的一体化发展。

( 二) 以《标准》规范在职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我国长时间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 而信息技术的理念更新迅速, 因此,造成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在注重岗前培训的基础上, 还要增加在职培训的效果。

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 不仅要对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 还要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指导, 帮助其他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从而实现全面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还需要注重校本的运用, 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要从形式上去模仿, 还需要展现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促进信息化教学与具体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培养的机制上, 要发挥激励作用和发展作用, 可以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培训模式,为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课程的选择, 从而依据自身的能力选用相应的教学培训课程, 帮助教师运用最短的时间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培训方式与策略上,要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 将现场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 将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 将解决实际问题与经典案例分析相结合,将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多种教学培训策略的运用, 采用综合培训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师边教学边领会,边实践边提高。

很多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因此, 教师的在职培训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是短时性的一次教研探究,这根本不能达到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依据《标准》规范在职教师的培训活动,以了解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运用先进的信息化资源,激发教师主动探究与学习的意识, 从而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 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与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在职培训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 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其自身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网络信息的自主学习,并进行高强度、快节奏的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信息化内容。而对于刚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教师, 由于其刚刚接受完岗前培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心得,可以增加教学心得交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提出自己总结的经验以及没有解决的教学问题, 进行集体讨论,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 三) 重视实践反思环节,促进知能转化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是通过教学经验和不断反思而实现的,因此, 在教育信息化视域下,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环节。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 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就展现出实践反思的取向,鼓励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增加教学反思环节。在上岗之前, 其主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于学校举办的教学见习、实习等活动, 或者是讲课大赛等竞技类的教学活动, 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反思, 并对优秀的骨干教师的教育模式进行模仿, 学会知识迁移, 从而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除此之外, 要具有创新和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 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就需要在不断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知能转化,即将学习到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践过程寻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教学流程和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的运用找寻到解决的对策, 在后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改良,从而检验其可操作性, 在教学的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相互交替过程中, 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教学技能, 从而促进自身的知能转化。

在教师的实践反思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摒弃简单的理论性的教学实践以及片面的模式化的信息教学技术的运用, 而是要进行学习型的成长反思。自发地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培训形式的教学反思, 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指导, 并将自身的教学过程用多媒体技术记录下来, 对其反思的过程也要记录在案,方便后续的教学工作的完善与讨论。实现“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循序渐进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 四) 加强组织支持力,增长自我发展力

教师自身提高专业发展的信念是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快速提高自身能力的内驱力, 因此, 在探究其专业发展的途径过程中需要增长自身的发展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强组织的支持力, 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致力于自身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统合过程中,首先要主观地接受教学信息化的理念, 从而在自我的效能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整合, 因此,教师的主动性是影响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积极、主动地接纳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改革,主动地运用自身的发展力去实践教育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自身理念的过程, 更加具有成就感与兴趣。被动、消极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 势必会造成教师的抵触心理,甚至是“照猫画虎”注重表面的模仿, 而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最终不仅无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能会造成其教学质量的下降, 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

只有教师本身乐于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的发展探究,才能在和谐、积极的氛围内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在其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加组织的支持力, 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举办为期数周的教学评比活动,对于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表彰, 从而增加其自我效能,对于其他教师而言, 也是一次有效的激励。

除此之外, 为了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的发展,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适合的外部条件, 包括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氛围的营造。支持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就必须有适合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教师, 因此, 学校应积极地引进新型的现代化教学仪器, 创建面对面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构建互助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提供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加大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营造, 运用海报、标语、会议等形式, 宣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探究意识, 并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实践与教学反思过程中, 定期举办教师的培训活动, 营造出“全民参与, 全面建设”的氛围。

3、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终身学习的提出,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务必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因此,既需要进行完善的岗前培训, 在任职期间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从而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通过完善在培训过程中实践与反思之间的相互交替的模式, 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与自身所教授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从而实现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陕西科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陕西科技大学 邮编:710021